當在台灣有人得知我在越南工作的時候,以前大部份聽到的句子是「越南?好厲害!你一個女生怎麼敢去!」,但隨著東協崛起,加上政府最近火熱的南向政策,現在還是會說好厲害,但是多半會跟著這樣一個問句:
「那如果我想進入東南亞,要怎麼找工作?」
我跟一般人比較不一樣,因為少爺的關係(攤手),辭去了台灣的工作,我是先來胡志明住了一兩個月,一邊找工作一邊熟悉環境,而且我(花了不少力氣)幸運的在越南胡志明市內找到行銷公關相關工作,在美商擔任區域辦公室的公關行銷,因為其實在越南,想應徵行銷公關人員相關工作,多數要會講越文,機會並不多,如果沒有語言能力就更困難了,但好在我英文流利,林林總總能說3+語言,還誠心地努力學越文,歪打誤撞加上棄而不捨,不負苦心才找到適合的公司棲枝(形容詞好多…);而大部分來越南工作的台灣人,多是在台灣面試,再被外派到這邊,才成為大家口中的「台幹」。
公關行銷背景找工作要辛苦許多,比較熱門的區域會是新加坡或香港(最近上海也漸漸成為趨勢),因為很多企業總部或區域辦公室(Regional office)都在那邊;但是如果是業務、人資、生產管理、儲備幹部等,越南台商多是代工跟製造業,南越像是胡志明市都有許多機會,只是如前面所提到,台商多為代工與製造業,所以多半不在熱鬧的胡志明市內,而是在離胡志明市1到2小時距離的工業區多,有些公司包吃包住,所以吃住不是問題,就是住的離大都市遠了一點。
以前我跟在台灣的朋友說,來東南亞發展是個不錯的機會,他們多半都有點躊躇與不情願。
「越南耶!感覺還很落後。」
「越南耶!跟越南人做事,感覺效率不高。」
「越南耶!我怕會嫁不出去。」
事實上,現在胡志明的消費早就追上台北,我稱為「越南信義區」的第一郡甚至有過而不及的趨勢,現在要來東協工作的趨之若鶩,再慢一點來的可能都卡不到位置,加上本地人才崛起,手腳慢的就更沒有優勢。
而且對越南員工刻板印象,不一定都正確,早期很多台商從事代工,很多都是在工業區,所以部分的員工印象都是來自於工業區的員工。現在的外商工作,徹底扭轉了我對越南員工「效率低」的刻板印象,我的同事全是海外留學回來的越南精英,很大一部分是80、90後,而且比起大多數台灣年輕人,英文是相當流利,公司的平均年齡才25歲 (前公司平均年齡32左右已經算台灣前段班,我還以為我很年輕,來這根本是被歸類在老的那批,桑心)。
而工作上的挑戰有一部分是語文能力,我的工作需要大量使用外語(英文),有時面對亞太市場母語中文才會派上用場,職場上只有越南文或英文,越南這一代有相當多後起之秀,但是在跟一些台灣人的言談之中,我發現某些台灣人與企業還是認為自己大有「國籍優勢」,但我認為台灣的「國籍優勢」正在迅速的消失。早期台商來這邊,中高階幹部會配「中越文翻譯」跟司機(現在很多也都還有),因為越南人工便宜,有翻譯在,「台幹」學習越文的意願普遍不高,但反觀當地就業市場,開始學英文、中文、韓文、日文的越南人可是逐年成長。
我認為某些台商的想法需要改變,才能吸引到新一代的人才,東協已成為中、日、韓等國家積極投資區域(因為投資項目不同,日韓的辦公室很多都是在胡志明市內,這點很吸引人),台商企業面臨激烈競爭加上製造業成本考量,如果台灣人才外派、或本地徵才的薪資未如同想像,其實很難找到人。
而想搭上南向政策列車的台灣年輕人,也必須有意識地持續增進自己的能力,因為隨時會被迎頭趕上,「國籍優勢」也只能再給你一些緩衝時間而已,如果語言能力夠優秀,還能增加自己進入多元文化職場的機會,不然求職會大受限制;我在這邊認識的越南朋友中,好幾個就是獎學金念完國外大學碩士、返回越南的高材生,有些能操流利的英文、中文、廣東話,越南文當然更不用說,再加上本科的專業能力,實力相當優秀。如果想來你可能得想一下,為何企業不招募他而招募你呢?
如果聽完上面一切之後,你不怕離鄉背井,也不怕挑戰發展中國家,還願意離開自己的舒適圈、躍躍欲試,就別把找工作這件事侷限在台灣,向東協有潛力的公司投遞履歷,都去嘗試看看,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的工作,若以越南來說的話,除了台灣那些數字系人力銀行之外,就是可以利用 VietnamWorks 、Jobstreet.com 、CareerLink 、Monster Vietnam、LinkedIn,或是向已經去越南工作的朋友打聽,這些都是不錯的開始。
出國工作不像自助旅遊一樣自由,但除了工作外,真的有很多機會,可以看見世界的風景,品嘗到很多不同風味的美食,遇見地球另一端的摯友,擁有永生難忘的經歷,人生是還沒寫好的劇本,不要害怕成為一個不一樣的人,靠自己的努力闖出一條和別人不一樣的路,你可以演出屬於自己的人生電影。
加入 嗯哼,這才是越南 ⁂ Uh Huh. That’s Vietnam 粉絲團幫你整理更多有趣的文章以及小巴黎日常。